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纤维蛋白原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关系研究

Relationship between Fibrinogen and Endothelial Function Indexes and Vascular Re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of Lower Extremities after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Therap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中华系列

机构: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 [2]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内操作 纤维蛋白原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血管再狭窄

摘要: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2年9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LEASO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血管再狭窄将其分为再狭窄组(n=51)和非再狭窄组(n=6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LEASO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探讨FIB、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与LEASO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再狭窄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FIB、ET-1高于非再狭窄组,白蛋白、NO低于非再狭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F-α、CRP、白蛋白、CAR、FIB、ET-1、NO是LEASO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ET-1、NO与LEASO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风险均具有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614,P非线性=0.012;P=0.285,P非线性=0.003;P=0.417,P非线性=0.005),随着FIB、ET-1的升高、NO的降低,LEASO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风险呈非比例的增加.结论 FIB、ET-1升高是LEASO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危险因素,NO升高是LEASO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保护因素;FIB、ET-1、NO与LEASO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风险均具有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510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60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保定市莲池区裕华东路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