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下肢动脉钙化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外周血管支架联合巴曲酶治疗效果的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calcification and hemodynamics and the effect of peripheral vascular stent combined with batroxobin in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中华系列

机构: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保定 071000 [2]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保定 071000
出处:
ISSN: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钙化 外周血管支架 巴曲酶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钙化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外周血管支架联合巴曲酶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筛选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外周血管支架联合巴曲酶治疗的120例ASO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踝肱指数≥0.9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非ASO患者).根据治疗后6个月再狭窄是否>50%的情况将ASO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再狭窄程度≤50%)和预后不良组(58例,再狭窄程度>50%).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层回归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股浅动脉钙化评分(SFACS)、膝下动脉钙化评分(BKACS)的关系;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后的踝肱指数、趾肱指数;Cox回归分析评估SFACS、BKACS与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FACS、BKACS与踝肱指数、趾肱指数的关系;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SFACS、BKACS与ASO患者预后不良风险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 观察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史比例、胫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足背动脉Vs、SFACS、BKACS明显高于对照组,胫后动脉血管内径、足背动脉血管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胫后动脉血管内径、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均对SFACS、BKACS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胫后动脉Vs、足背动脉Vs均对SFACS、BKACS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均P<0.05).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C反应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SFACS[2 282(856,3 259)分比4 236(1 547,6 325)分]和BKACS[1 024(526,1 730)分比1 951(1 157,2 96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组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年踝肱指数和趾肱指数均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均P<0.05).调整混杂因素前后,SFACS、BKACS均与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呈正相关,与踝肱指数、趾肱指数呈负相关(均P<0.05).ASO患者预后不良风险随SFACS、BKACS增加而增加(非线性P值分别为0.762和0.395).结论 下肢动脉钙化水平与ASO患者血流动力学有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评估外周血管支架联合巴曲酶的治疗效果,因此在ASO的治疗过程中,可将其作为临床治疗的检查标志之一,用以及时优化治疗方案.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保定 07100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5101 今日访问量:2 总访问量:962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保定市莲池区裕华东路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