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文章类型:
机构: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内科
医疗
心血管内科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重点学科
心血管内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药物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药物诱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药物不良反应
替罗非班
摘要:
药物诱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是一种与药物有关的通过免疫反应引的以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疾病。临床上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以免疫机制为主要原因。DITP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通过体内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的激活、清除和破坏,从而引起血小板计数下降。根据DITP发病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药物依赖性抗体型、半抗原诱导型、免疫复合物型、自身抗体型、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I)相关型,每型有其自身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也不尽相同。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药物诱导GPⅡb/Ⅲa受体发生构型变化,被体内天然抗体识别结合,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临床上表现为应用替罗非班后2~6 h血小板计数急剧下降,停用替罗非班后血小板计数迅速恢复,伴或不伴出血表现。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目前无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标准,其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特点。当患者发生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时,要及时停用替罗非班,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或有显著出血倾向时需输注血小板,必要时输注免疫球蛋白,并避免再次使用替罗非班。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内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赵兴洲,崔红根.药物诱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分型及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22,62(33):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