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文章类型:
机构:
[1]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儿童血液病与肿瘤分子分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出处: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凋亡
发病机制
治疗
摘要:
(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高度异质性的自身免疫介导的血液系统疾病。ITP的发病机制中同时存在血小板的破坏增多和生成不足。血小板自身抗体的形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往认为抗体引起的血小板破坏主要是依赖于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目前研究发现,ITP还存在Fc-非依赖性血小板清除途径,如血小板自身抗体引起的血小板凋亡和血小板的去唾液酸化等[1-3]。血小板是一种无核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No:81970111);三生TCP中青年科研基金之春芽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No:7192064);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儿科专项”(No: XTZD2018020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17ZX09304029004)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儿童血液病与肿瘤分子分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马静瑶,陈振萍,谷昊,等.血小板凋亡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0,(5):650-65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