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科研网厅
|
登录
|
帮助
首页
专家学者
组织机构
高影响力文章
科研成果
期刊论文
授权专利
指南共识
国家行业标准
图书专著
临床试验注册
成果奖励
社会组织任职
课题项目
统计分析
成果统计
成果分析
知识图谱
标题
作者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关键词
文摘
刊名
ISSN
WOS号
PMID
DOI
检索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Application of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24
|
导出
|
链接全文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期刊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文章类型:
作者:
刘媛媛[1]
*
;
安迪[1]
;
高娟[2]
;
苏立凯[2]
;
殷小平[3]
;
李岩[1]
;
机构:
[1]河北大学临床医学院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2]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医疗
神经内科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3]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核磁室
医技
放射科
放射科(CT-MRI诊断科)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出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5,40(12):1499-1502.
DOI:
10.13406/j.cnki.cyxb.000751
ISSN:
0253-3626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应用
摘要: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一种新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分析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来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是当前可对脑白质纤维束行三维重建的新方法,经过近二十年的逐渐发展,已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初步应用。通过分析病变组织的弥散变化,及颅内病变与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为诊断疾病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信息。此文就DTI基本原理及其在脑卒中、脑肿瘤、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脱髓鞘疾病、精神疾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基金: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资助项目(编号:10206128D);
语种:
中文
第一作者:
刘媛媛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大学临床医学院
通讯作者:
高娟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刘媛媛,安迪,高娟,等.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5,40(12):1499-1502.
相关文献
[1]中枢神经系统支气管源性囊肿发病规律初探
[2]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及关联因素分析
[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
[4]伴发下丘脑功能异常的pcnsl1例报告
[5]表现为多发性脑梗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6]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功能区脑肿瘤手术的参考价值
[7]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评价和诊断价值
[8]缺血性脑卒中辨证分型与颅脑mri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9]转化生长因子β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0]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重要性:含锌神经元环路的解剖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