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外周血炎性因子标志物的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atherosclerotic plaque character and inflammatory factor tumor markers in peripheral blood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中华系列

机构: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保定,071000
出处:
ISSN: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炎性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外周血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 112例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63例和稳定斑块组49例;分别检测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相关炎性因子MMP-9[(235.47±29.28)、(137.28±61.03)ng/L,t =2.716,P<0.01]、hs-CRP[(401.20±10.58)、(269.20±35.75) μg/L,t=2.809,P<0.01]、IL-18[(175.56±19.68)、(91.37±11.58) ng/L,=2.135,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0.15%(19/63)与14.29%(7/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90,P<0.05).结论 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与炎症因子的增高有关,炎性反应可使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进一步引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保定,07100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5100 今日访问量:4 总访问量:960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保定市莲池区裕华东路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