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大鼠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北保定 [2]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贵宾病房,河北保定071000
出处: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预处理 肝脏 肢体 凋亡

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LIPC)对其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rmia reperfusion, 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 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SO)、缺血再灌注组(IR)、肝脏缺血预处理组(hepatic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 HIPC)、 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C)5组,分别检测ALT、AST水平;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 口末端标记法( 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检测肝组织凋亡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 AI)。 结果IR组、HIPC组、LIPC组血清ALT、AST水平较C组、SO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IR组转氨酶升高最明显,与HIPC组、LIPC组比较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0.05)。而HIPC与LIP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细胞在sO组罕见;,IR组、HIPC组和LIPC组都有明显增加。其 中IR组凋亡指数增加最明显,与HIPC组、LIP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PC 与LIPC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肢体缺血预处理与肝脏缺血预处理均可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机制与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北保定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5100 今日访问量:4 总访问量:960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保定市莲池区裕华东路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