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科研网厅
|
登录
|
帮助
首页
专家学者
组织机构
高影响力文章
科研成果
期刊论文
授权专利
指南共识
国家行业标准
图书专著
临床试验注册
成果奖励
社会组织任职
课题项目
统计分析
成果统计
成果分析
知识图谱
标题
作者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关键词
文摘
刊名
ISSN
WOS号
PMID
DOI
检索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及新生物学指标
Pathogenesis and new biological markers of post-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
15
|
导出
|
链接全文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期刊
文章类型:
作者:
房翠[1]
*
;
王秀丽[1]
;
李玲钰[1]
;
史福平[1]
;
机构: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出处:
医学研究与教育.2023,40(02):18-24.
DOI:
10.3969/j.issn.1674-490X.2023.02.003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
发病机制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是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发生后最常见的精神系统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延长住院时长、妨碍回归社会及家庭、降低生活质量,还可增加脑血管疾病再发的风险。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病原因复杂多样,目前发病机制不明确,诊断不及时,治疗效果不明显。为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需更详细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寻找新生物学指标。
基金:
河北省重点研发科技项目( 18277795D)
语种:
中文
第一作者:
房翠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通讯作者:
房翠;史福平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房翠,王秀丽,李玲钰,等.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及新生物学指标[J].医学研究与教育.2023,40(02):18-24.
相关文献
[1]丁苯酞联合舍曲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2]肥胖影响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
[3]胃食管反流病发病及症状感知机制
[4]盐酸度洛西汀联合盐酸曲唑酮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状态的效果
[5]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6]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同原因急性肺损伤研究进展
[7]mirna-155与恶性血液病
[8]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对甲酚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9]慢性肾脏病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0]肝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