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多层螺旋CT颞骨冠状面影像重组最适重建间隔的算法表达

Algorithm expression on the optimal reconstruction increment in coronal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of temporal bone for multislice CT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机构: [1]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济南250021 [2]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质量控制 评价研究

摘要:
目的 建立多层螺旋CT在Z轴空间分辨率无损条件下影像重组时最适重建间隔的数学模型与算法表达.方法 根据高斯理论及信号抽样原理,推导出Z轴空间分辨率无损重建最适重建间隔的算法表达式,该式是有效层厚的函数.应用Siemens 64层螺旋CT与内耳扫描模式对多层螺旋CT层敏感度曲线(SSP)测试体模扫描,测试SSP和有效层厚,进行客观评价.分别以0.100、0.300、0.400、0.500 mm间隔对SSP进行傅立叶变换,获得Z轴调制传递函数(MTF).选择临床患者6例7耳(仅健侧颞骨),分别以0.100、0.300、0.400、0.500 mm间隔重建横断面图像,并依此进行冠状面MPR.由3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对9个高对比度微细解剖结构影像图进行软阅读盲法评分.以重建间隔为处理因素对临床评分数据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并对处理组数据行两两比较(Dunnettt检验).结果 (1)标称层厚0.600 mm的测试值(有效层厚)是0.665 mm,根据本研究中算法计算的最适重建间隔是0.296 mm(≈0.300 mm).(2)客观评价显示重建间隔0.100和0.300 mm的MTF曲线相重合且没有混叠,重建间隔0.400和0.500 mm的MTF曲线在中高频区域出现混叠.(3)不同重建间隔的颞骨冠状面MPR的临床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5.374,P<0.01).以重建间隔0.100 mm为控制组进行处理组间的两两比较,与重建间隔0.300 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2,P>0.05),与重建间隔0.400和0.500 m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33、-15.889,P值分别<0.05、<0.01).结论 客观评价和临床评价均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相符,数学模型和算法表达式可以作为影像重组时最适重建间隔的设置依据.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济南250021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5100 今日访问量:4 总访问量:960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保定市莲池区裕华东路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