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小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动态改变

Dynamic changes of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function in mice with 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2]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内科 [3]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中医院 [4]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5]保定市安新县医院 [6]保定市儿童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D-乳酸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

摘要:
[目的]探讨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对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周龄成年雄性NIH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2、4、8周组,每组10只。采用旋毛虫感染法制作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模型。于感染后2、4、8周,HE染色观察肠道病理改变、记录小鼠体质量、大便含水量、肠道动力情况。采用改良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D-乳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变化。[结果]感染后2周组小鼠肠道出现急性炎症反应,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感染后2周组体质量基本恢复至正常。各感染组小鼠排便时间快于对照组,且感染后8周组小鼠的排便时间最快,各感染后8周组恢复接近正常。各感染组小鼠粪便含水百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以感染后2周组粪便含水量最多。与对照组比较,感染后2周组小鼠D-乳酸水平和sIgA水平明显升高(P<0.05);感染后8周组小鼠D-乳酸水平和sIgA水平接近正常。[结论]D-乳酸含量及sIgA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小鼠肠黏膜通透性增加以及粪便含水百分数增高的原因之一,参与了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510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60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保定市莲池区裕华东路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