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双导丝技术在瓣周漏介入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 [2]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外科 [3]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核磁共振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瓣周漏 双导丝 介入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双导丝技术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介入治疗中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采用改良双导丝技术进行瓣周漏介入封堵的12例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在门诊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评估心功能变化。结果 12例瓣周漏患者包括二尖瓣瓣周漏5例,主动脉瓣瓣周漏7例。所有患者均完成瓣周漏介入封堵操作,介入技术成功率100%(12/12)。瓣周漏严重程度分级由术前的(2.42±0.52)级降至术后的(0.67±0.65)级(P<0.001);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由术前的(3.33±0.65)级降至术后的(2.08±0.67)级(P<0.001)。2例患者术后出现新发溶血伴肾功能不全,经透析治疗后顺利出院;余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双导丝技术应用于瓣周漏的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瓣周漏介入术后残余分流、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瓣周组织损伤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但目前临床应用病例数有限,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 [2]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外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5101 今日访问量:4 总访问量:964 更新日期:2025-05-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保定市莲池区裕华东路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