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希氏束起搏用于心脏再同步治疗系统的文献回顾和荟萃分析

His bundle pacing for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中华系列

机构: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保定 071000 [2]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保定 071000
出处:
ISSN: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希氏束起搏 荟萃分析 系统回顾

摘要:
目的:系统回顾已发表的关于希氏束起搏(HBP)用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文献,并评价该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从数据库建立至2019年12月,以确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临床结局指标包括植入成功率、QRS时限、起搏阈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功能,并发症和病死率。对数据进行提取和汇总,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涉及503例患者。永久性HBP可导致QRS时限明显缩短,从(165.5±8.7)ms降至(122.9±12.0)ms( MD=43.5,95% CI 36.34~50.56, P<0.001)。与基线起搏阈值相比,随访时起搏阈值有上升趋势( MD=-0.24,95% CI -0.38~-0.10, P=0.001)。心功能(NYHA分级, MD=1.2,95% CI 1.09~1.31, P<0.001)、LVEF( MD=-12.60,95% CI -14.32~-10.87, P<0.001)、LVEDD( MD=4.30,95% CI 3.05~5.55, P<0.001),在>3个月随访时较基线明显改善。10项研究报道了安全信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起搏阈值的增加。 结论:HBP用于CRT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成功率。HBP可显著缩短QRS时限,改善随访期间左心室功能。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保定 07100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5100 今日访问量:4 总访问量:960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保定市莲池区裕华东路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