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与其再骨折的关系。方法 8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8例。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A组术后指导饮食及运动,口服碳酸钙及骨化三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鲑鱼降钙素和唑来膦酸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使用中医自拟补肾养血健骨汤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骨代谢指标水平[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股保护素(OPG)],骨密度、椎体疼痛及腰部功能变化,再骨折发生率。结果 C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血清BGP、B-ALP、RANKL明显低于A组和B组,而OPG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治疗后骨密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而VAS疼痛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C组治疗后1年内的再骨折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骨代谢,增强骨密度,减轻骨痛,加快腰椎功能的恢复,降低再骨折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